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互联网时代 技术思维比技术更重要—访深圳市南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18

在互联网时代,面对数字技术,学校和教师不应成为运用技术促进学习的阻力,而应成为助推手。学校和教师必须尊重互联网时代特征,尊重儿童发展需求和学习规律,运用技术思维的优势,克服技术的困难,引领学生学会运用简单的技术工具开展丰富的学习过程,实现数字技术支持下的有意义的学习。

个人简介: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学校副校长,南山区精英教师,长期致力于数字技术支持下的数学课程的创新实践、跨学科统整项目课程的设计开发,课程成果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信息化优秀案例,荣获2017年广东省基础教育成果奖二等奖、南山区教育改革创新一等奖,课堂教学荣获国家级一等奖,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篇。

访谈者:尊敬的梁校长,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本次专访。据了解,对于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技术的运用,您一直持这样一个观点:技术思维比技术更重要。您的这个观点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梁勇:您好,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通常会在与学校管理者以及一线教师交流、讨论教育信息化建设等相关话题时,表达上述观点。

教育的发展是技术的结果。在互联网时代,数字技术已经深刻地影响到学校教育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在运用数字技术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革的过程中,不仅要努力了解一些具体的技术知识,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更要养成运用技术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而且,技术思维比技术本身更重要。这一点,不仅对于教师而言,对于互联网时代其他行业的从业者而言,都是如此。

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技术思维,首先是因为数字技术的持续发展。在互联网时代,数字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技术知识总是处于一种动态、裂变的状态,而且从诞生开始就处于过时的危险之中。这使得教师追寻海量技术知识变得不可能,也使这一行为变得毫无意义。但是,我们相信,在技术运用的实践中,存在一些具体的思考和利用技术的途径,可以适用于所有的技术工具,这就是技术思维。

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技术思维,还因为教师的角色扮演和职业需求。学生是从思考中学习,而不是从技术中学习,当学生在学习时使用技术,是因为技术能够促使并支撑他们的思考。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促进者,更多地应该以教会学生学会使用技术解决问题为目标,而不是教会学生更多的技术知识。

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技术思维,更因为技术与变革的关系。技术不会直接促进教育的变革,技术是否能够促进教育的变革,完全取决于教师是否在课堂中运用适合的技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因此,当教师能够主动思考如何将技术和教育进行有效融合的时候,他就具备了良好的技术思维。比如,在教学实践中遇到具体问题时,能够主动思考:“什么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又或者是面对一项新技术时,能够主动思考:“这项技术对于我的教学有帮助吗?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吗?”

当然,正如爱因斯坦的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并非否定知识的重要性一样,我们认为“技术思维比技术更重要”,并不是说教师不必学习技术,而是说教师不应该为了成为永久的技术专家而努力学习技术。事实上,数字技术的持续发展,要求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当我们认定某些技术,比如思维导图,对教学和学习具有良好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去学习和掌握这些技术,并且运用这些技术促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质效。

访谈者:据了解,南科大第二实验学校从建校开始就着力打造“全域信息化”,而您全程参与顶层设计和具体实施。请您结合学校实际和互联网时代背景,谈谈是如何运用技术思维促进学校的创新发展的。

梁勇:围绕“全域信息化”,我们学校打造了数字技术支持下的管理系统、教学系统、学习系统,有效支撑校园文化的传播、学习空间的重构和统整项目课程体系的创建。

任何涉及技术运用的系统项目,都要经历技术思维的过程:首先定义真实问题,分析技术需求;然后设计解决方案,确定技术支持;最后运用技术解决问题。

比如,学校建设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空间,必须打造支持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合作式学习、分享式学习的技术环境。为此,学校首先与家庭协同,实现学生的BYOD(自带设备);然后,引领和鼓励学生运用技术开展个性化学习和合作式学习;同时,学校在实现校园内WIFI全覆盖的基础上,在所有教室和功能室运用无线投屏技术,支持师生在所有功能场所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分享交流。

上一篇:首届机器人班学什么?
下一篇:台湾地区科技大学校长群体的学术与职业背景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