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新华网北京6月3日,西北农林大学(以下简称“西北《农林》创办于1934年,现有招生涵盖理、工、经、管、文、法等8个学科门类,涉及72个专业。学校以农林学科为主,优势特色学科包括农学、林学、动物学、生物学。日前,学部主任陈宇春作为新华网“2021年高考信息局”做客,介绍了今年学校的招生政策和人才培养情况。< /p>
调整今年学生报考三个专业的选科
教育部陈宇春介绍教育促进新农业科学、新工科、新文科、新医学,学校集中优势学科资源和科技资源,对各专业进行内涵提升,在课程配置、师资力量等多方面进行调整。 ,并练习。近两年,西北农林新增了7个各具特色的专业。如2020年增设食品营养与健康、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茶学、兽药学4个专业,2021年增设俄罗斯与兽医学等3个专业:智慧农业、智慧畜牧科学与工程。
为适应新的高考改革,西北农林对选修科目也进行了调整,方便考生报考相应专业。陈宇春表示,学校新开设的专业与学生选择高考科目相适应。所有理科科目均可申请相应的新专业。在陈宇春看来,“对于农林院校来说,招生不仅仅是看分数,更重要的是招收有情怀、愿意为未来农业和生态环境建设做出贡献的学生。”
陈宇春介绍,今年西北农林在招生方式上也做了一些调整。学校“生物科学”被批准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将选拔30名2021级新生通过培训实施本项研究,让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个性化培养、自主选拔、长期有效实现自己的目标。非常适合学术发展。
此外,学校今年继续实施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招收学生,开设植物生产、动物医学、水利、环境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等6个优秀班级。管理、食品营养与健康。 ,旨在培养能够引领未来农学或未来农业发展的学术精英。
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全面、更自主的发展,西北农林今年将进一步深化大类招生。陈宇春介绍,今年学校招生分为27个大类,涵盖近50个专业。学生将在第一学年结束时选择自己的专业,并进行专业划分。之后,学校还将为学生提供再次转专业的机会。
制定个性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实施“331”人才培养模式
西北农垦招生规模今年林业5500人,比去年增加200人。陈宇春说,“招生规模的扩大也体现了大学的责任感,所以学校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必须有明确的定位。”他说,西北农林重点培养三类人才:一是能引领农业科学未来。培养“学术精英”;二是致力于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技术带头人”;三是农业农村社会发展“领头羊”。
围绕这样的目标定位,西北农林协会将帮助新生在入学一年内根据个人情况制定个性化的人才培养计划。这就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目标和专业,在学术导师的指导下,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课程,进行个性化塑造。
陈宇春介绍,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西北农林建立了“通识与专业相结合、产学研结合、产教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实施“331”人才培养模式。其中,第一个“3”是指分段教育,即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和个性化发展的融合。第二个“3”是指三个融合,包括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融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产教融合。 “1”是指改革农林优秀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按照“2+1+X”实施,其中“2”和“1”分别对应两年基础教育加一年专业教育年。 “X”是学生自己设计的。学生要读本科、硕士,X等于2或3,如果要读博士,X等于5,从而达到通过本科、硕士、博士培养人才的目标.D.
此外,学校还制定了领导力培养计划和卓越成长计划,旨在为学生提供塑造自我的渠道。
陈宇春介绍,2020年起,西北农林将全面推行“三学期”制,将一年教学安排分为春季学期、夏季学期、秋季学期三个学期。其中,暑期学期不是为了学生上课,而是为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提供国际化课程,拓展视野,帮助学生实现人生价值。
每年有不少于10%的学生参加国际交流
"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农林在地 事实上,西北农林一直在积极开展农村国际交流项目。”陈宇春说,西北农林目前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和环境科学工程两个国际人才培养项目,新增了两个国际交流合作人才培养项目。
据了解每年有不少于10%的西北农林学生参加国际访问和国际课程,接受国际课程或海外学习实践三个月以上。本校硕士、博士,有机会在大学四年级最后一个学期到海外大学进行课程实习、撰写论文或修读相应课程。
上一篇:杨凌百名中学生走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研殿堂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