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杨凌百名中学生走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研殿堂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6-22

杨凌百名中学生走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研殿堂探秘

郁飞教授为中学生讲显微镜下的秘密

了解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与成果

西部网讯(学生记者 张鹏飞 郭常悦/文 王健/图)“我自己动手使用显微镜来观察植物标本和种子等,看到了平时看不到的新世界,感觉植物都特别神奇!”杨凌高新初级中学七年级学生刘瑛华激动地说。

6月19日,杨凌高新初级中学、杨凌第一实验学校等三所中学的100余名初中生们,走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探索植物奥秘。

当天,中学生们观看了《一孔窑洞走出两院士》《鞋子上的泥土》等反映康振生院士等科学家先进事迹的视频,聆听了姜在民教授、刘夏燕教授和王存教授的讲座《植物的智慧》《植物细胞的“骨骼”》和《科学、理性看待转基因》,在实验室师生指导下现场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组织,还参观了重点实验室的公共研究平台。

“一株植物可以拯救万千生命,一粒种子能带给我们巨额财富;多样的植物,有许许多多人类尚没有发现的奥秘和潜在价值。”“植物如何主动实现向光、向水生长?功能各异的植物细胞如何获得与自身功能相匹配的细胞形态?这些都离不开植物细胞的‘骨骼'——细胞骨架。”“转基因中所‘转'的基因来自何处?转基因到底‘转'的是什么?”

大学教授们的科普讲座让中学生们眼界大开。“我觉得每个植物都很神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七年级学生李浩轩说,在教授们的讲解中发现了生物学课本上讲过的花瓣的形态、细胞的结构等许多知识点,第一次知道有些花瓣居然不一定是花瓣,还对转基因有了一定了解,收获很大。

使用高大上的电子显微仪器更是吸引了大批学生驻足学习。杨凌高新初级中学的刘瑛华用显微镜观察了拟南芥的表型结构、桃子果皮和大豆小麦种子的显微形态后兴奋不已,不时和身边的小伙伴分享收获:“用这个显微镜能很清楚的看到植物表皮毛的分叉,白绒绒的,和肉眼看起来表面光滑的形态截然不同。”

专注观察

实验室科技人员为中学生答疑解惑

在科研楼前合影

活动现场,鲜红的党旗和实验室师生胸前的党徽让科普也变得“红火”起来。刘夏燕教授为这个活动点赞,她说实验室的功能和责任一方面是做科学研究,另一方面就是做科普,提高大家科学的意识和认识。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党的生命力非常强大,不断有新鲜血液加入,我们把科普受众选为中学生,就是从小培养他们科学思维的能力,培养未来的科学家。

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11年,是我国旱区农业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和高水平成果的研发基地,中国工程院院士康振生教授担任实验室主任同时兼任实验室党支部书记。

近年来,实验室努力打造面向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的科普教育基地,坚持每年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贯彻落实科技创新精神,推动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先后举办了“走进苹果世界、探索苹果奥秘”“心系农桑,一麦相承”等活动和科普讲座数十次,尤其是让院士、大专家与中学生互动交流,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据了解,实验室明年还将举办以西瓜甜瓜为科普内容的公众开放活动。

上一篇:2021年农林类大学排名:西北农大无缘前3,华南农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