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西安纺织集团:书写新时代纺织报国的华章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30

编者按: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陕西纺织业经历了兴起、变革、创新的发展过程,取得了喜人的变化。值得关注的是,陕西也孕育出了西安纺织集团、咸阳纺织集团、五环集团等一系列代表性企业,他们不仅为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共同见证了新中国纺织工业的新生和发展,以及纺织工业实现由大到强的历史转变。从本期起,《纺织服装周刊》将陆续推出陕西纺织优势企业报道,展示陕西产业的发展历程。

陕西

科技三秦 文化陕西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陕西纺织 系列报道(三)

西纺集团抓住转型机遇,使一个“固守老城区艰难生存”的老牌国企焕发了青春。

像雷霆万钧在空谷滚动像飓风掀起粗暴的狂涛像千军万马在午夜奔驰像倾盆大雨打着椰林……”

这是工人作家、诗人杨大发1956 年金秋时节发表在《西安日报》上的一篇诗作,记述了西安纺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纺集团)的前身——原国营西北第四棉纺织厂——我国西部最大的棉纺织企业在开工生产时的盛况。而同属西纺集团前身的另外几个姊妹企业——国营西北第三棉纺织厂、国营西北第六棉纺织厂、国营西北第一印染厂也先后于同时期、同地点诞生,她们犹如姊妹花,迎着新中国的第一缕朝阳,竞相开放于古都长安以东阶梯状的“黄土台原”上。

荒芜起明珠,经纬织锦绣

西纺集团的先辈创业者在新中国发展国民经济、掀起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设起了我国西部最大的纺织工业基地——西安纺织城。西北三棉、西北四棉、西北六棉和西北一印等共同托起西安纺织城,在新中国纺织工业的布局中举足轻重。

各自熠熠生辉又交相辉映的西北三棉、西北四棉、西北六棉和西北一印在此后近半个世纪的创业发展历程中,一路并肩而行,不仅打造了“骊山牌”棉布、“灞桥牌”涤卡、“秦川牌”棉纱等国优、部优、省优产品及品牌,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共同见证了新中国纺织工业的新生和发展、见证了纺织工业实现由大到强的历史转变。

1998 年底,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化及国家政策宏观调控,原西北三棉、西北四棉、西北六棉和西北一印被中国华诚集团悉数兼并,组建为陕西唐华纺织印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3 年四户企业转制为公司;2008 年10 月四家公司再次经历又一次重大转折——政策性破产,在西安乃至陕西都是影响比较大的。2009 年12 月30 日,西安纺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成立,下辖西安三棉、四棉、六棉和欣隆公司四户企业。经过整合重组,淘汰了落后产能、实现了生产要素重新集结和优化的西纺集团,2014 年9 月告别纺织城、异地搬迁,入驻西安现代纺织产业园,2014 年10 月31 日正式投产运营。

西纺集团抓住历史机遇,转型升级、华丽转身,不仅使一个“固守老城区艰难生存”的老牌国企焕发了青春,更为西安纺织产业发展迎来了春天。西纺集团的新生,标志着一个始终以“纺织强国,做精做强纺织产业”为己任、有着60 年辉煌创业历程的老牌国企,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历史条件下,再度抓住产业变革的发展机遇,改革重组,淬火成钢。

几代西纺人,合力铸强国

坐落于骊山脚下、灞河北岸的西纺集团新厂区,不仅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优势,也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交通优势。

两座新建的16 万平方米封闭式风道大梁砼排架结构标准厂房及其生产辅助群房,功能完善,气度非凡,呈现了现代化纺织产业的时代风范;新厂区占地580 亩,设计和建造均体现了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不仅建有现代化的生产厂房及变电站、锅炉房、空压站、冷冻站、消防、仓储等生产辅助设施,还建有现代化的办公大楼、员工宿舍楼、公寓楼、员工文化娱乐活动中心等办公、生活、文化设施。

西纺集团目前拥有纱锭18.88万枚、布机712台,均采用国内外先进成熟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企业同时拥有行业一流水准的高精度纺织试验、检测设备等,为做精做强纺织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精尖、自动化的纺纱、织造装备,不仅具备了高产、高速、宽幅、大卷装、长机型、短流程等特征,同时具备了节能、环保、低噪音、低粉尘等特征。其中,清花工序采用了德国特吕茨勒公司生产的清梳联合机,有效实现了多工序的联合;精梳、细纱设备采用了瑞士立达公司生产的E80 精梳机和G32 型环锭细纱机,专业适配。

上一篇:协饷与清代西北边疆政策讨论
下一篇:没有了